纪实采访+即时拍摄,国话现实主义大戏《初生》在京首演
6月17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中国飞鹤联合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初生》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 该剧以“纪实采访”的全新话剧艺术形式,多机位、多角度,讲述了新时代民族企业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型的史诗般的奋斗历程,展现中国企业具有爱国、务实、梦想、创新的精神。
《初生》海报
“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也将实现从商标大国向品牌强国的跨越。” 响亮的台词拉开了《新生》的序幕。 创新形式在舞台上构建得清晰生动,不断展示新时代民族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刚出生的牛犊不怕老虎。 谈及剧名,国家话剧院院长、《楚生》总导演田勤新表示:“《楚生》的力量,就是敢于拼搏、不怕挫折的斗志。 ,也是民族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作为剧名,《楚生》体现了乳业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强调了中国乳业坚持健康的初心和责任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
《初生》剧照(摄影:田玉峰、塔苏)
该剧总编剧张昆鹏带领编剧团队在公司一线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采访。 以收集整理的30万余字资料为基础,通过一长串“纪实访谈”串联起该剧的故事。 衬托和拓宽舞台形式。
视觉导演徐海东表示,“一切新技术都是为了表达,这部剧的难点在于将生硬的机器和纯粹的视觉表达融入到人的情感中。” 舞台上的纪实采访,多媒体画面的呈现,实时拍摄,导演的不断呼唤和切换,实时为观众剪辑出一部集纪实级视频拍摄和话剧表演于一体的新作,让观众感受到就像他们在电影院一样。
《新生》剧照
4位摄影师、4台摄影机、28位演员、400多平米的LED屏幕、多屏分屏、信息量巨大……在舞台设计上,《新生》打破了剧场的界限,采用双层层LED环屏作为多媒体影像提供了多维的空间感,展现了民族企业和现代工作环境的风貌特征。 在多媒体方面,实景与动画的结合、透视关系的探索、舞台的垂直视觉构图,带给观众极具沉浸感的观影体验。
该剧还采用“纪实访谈”的形式,结合大量实景拍摄手法,通过摄像机的抓拍和镜头的特写,将舞台上的画面实时呈现。 实时摄影可以让演员更真实、立体地表现情感和细节。 随着时代变迁而剪辑的历史视频素材,以大量多信息多帧屏幕的形式展示,呈现出“戏剧+电影+电视”的创新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同时实时导播,无延迟,给观众带来“所见即所得”的视觉体验。
“我们永远不会把中国的未来交给别人。” 演员李光洁、王婷、宋嘉伦上台演绎“创业铁三角”。 面对各种挫折,三人从未放弃。 不忘初心的精神令人感动。 视频表演中,刘伟饰演赵光农场场长,带领观众体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奚美娟、万茜、宋佳、屠松岩饰演普通母亲、父亲的形象,讲述了他们对民族品牌的信任以及对中国未来和下一代的关心。
田沁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初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对于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和新主流思想的现实主义戏剧的创新和创新。 “中国国家话剧院将继续致力于展现民族奋斗的艰辛和辉煌成就,振奋民族精神,为观众呈现更多现实题材的优秀话剧全国巡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