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挖体育资源,稳步推进市场化运作。
突出地域特色,帮助全民健身(关注体育产业)
本报记者张帆沈冉静
核心阅读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挖掘特色体育资源,**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云南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也是多姿多彩。
滑雪、漂流、马拉松、赛马、摔跤...在云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赛事异彩纷呈。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挖掘特色体育资源,**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2年,全省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458亿元,同比增长23%。
挖掘特色体育资源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一场彝族传统摔跤比赛正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的一个文体公园上演,吸引了大批周边村民前来观看比赛。来自各村的参赛者,或赤膊上阵,或身着传统民族服装,在摔跤场激烈角逐,获胜者可获得一头牛作为奖励。
“传统摔跤是彝族人民传承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今已成为大众健身的新选择。在我们镇上,男女老少都摔跤,都热爱摔跤。”西三镇党委书记叶超说:“我们把镇上过去的斗牛和摔跤场地升级为文化体育公园。目前赛事已初具规模,力争做到‘周有赛事,月有赛事’。”
举办这种群众体育赛事,没有门票收入,镇里还要出钱。为什么还要做?“虽然没有门票,但我们有‘比赛日’收入!”叶超说,“吸引人气,看观众在小镇吃、住、消费,就会增加收入。”今年年初,在西三镇举办的全国传统体育联赛,3天时间吸引了省内外5万多名观众,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除了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景观资源和舒适的气候也成为云南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有利条件。
位于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山高谷深,雪山、草原、湖泊、原始森林等多种地貌交织在一起。迪庆将丰富的体育自然资源与户外运动路线和项目相结合。随着梅里100越野赛、三江穿越、巴哈攀岩、卡瓦格博杯篮球赛的兴起,每年有600多万人到迪庆参加徒步、登山、骑行等各种比赛,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热带雨林郁郁葱葱,高原湖泊云雾缭绕。云南16个地州在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中,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自然特点、区域优势和民族风情。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张小静表示:“云南将充分利用体育资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拉动体育消费,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探索场馆运营模式
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月17日,第十六届云南省运动会在玉溪高原体育中心主体育馆落下帷幕,11个新比赛场馆和一个连片足球训练基地正式启用。根据满足比赛需要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许多场馆是按照举办全运会的标准设计的。省运会后对外开放的区域主要包括“一馆三馆”——主体育场、主体育馆、交流中心、游泳馆。接下来,提高场馆的利用效率,持续发挥场馆的作用,成为各地体育产业探索的重点。
“现在,除了承担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训练项目外,游泳馆已经对外开放,旺季日均客流量约500人。”体育中心的建设方玉溪科教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经理常说。
云南玉溪高原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作为省运会开幕式场馆,可容纳13000名观众,可承办大型演出和各类大型田径、足球赛事。据介绍,目前,场馆运营方正在组织各种比赛和训练。
在玉溪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很多运动员正在训练,这里是云南玉昆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场。其中,7个连片足球场按国际足联和国内一流场馆标准建设,可独立使用或组合成球场,符合国际高标准要求,成功承办了中国冠军杯、全国射箭比赛、2021年云南省足球联盟杯选拔赛等多项赛事。
2020年玉溪体校迁至玉溪科教创新城。作为玉溪高原体育中心的配套体育教育学校,校园内崭新的体育场馆除了完成学校固定的教育任务外,还将陆续向公众开放。“长期规划是在场馆建设的时候进行的。我们将按照既定计划逐步将这些场馆投入市场运营,让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服务的同时,场馆运营也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玉溪体校副校长何斌说。
“大型体育场馆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同时承担着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投资之初,我们就和云南省体育局、玉溪市政府一起研究后续运营方案。”常对说,“我们是在政府主导的企业运作模式下运作的。地方国有公司和专业体育产业公司联合成立运营公司,统筹全市相关体育资源,为赛事活动落地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保障。”
据介绍,这种模式由运营公司独立运营,自负盈亏。通过场馆运营和体育衍生业态形成多渠道收入,实现“以馆养馆”、“以业养馆”。“今年,我们预计场馆群将吸引15万游客,举办12场比赛,举办40多场活动,带动消费1.4亿元。到2025年,初步形成赛事培训和演出活动常态化机制,预计将带动年消费5亿元。”常对说道。
推进特色体育建设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月11日,全国帆船模型公开赛在弥勒市红河水乡举行。近年来,航海模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类似的航海空空间模型运动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与这类体育赛事相关的体育制造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米乐向皓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赵玉婷说:“从航模发动机到轻型运动飞机,公司以卓越的产品质量形成了市场竞争力。”不仅如此,公司还从动力冲浪板这一新运动中看到了商机,其自主研发的动力冲浪板已经量产并投入市场。
两年前,玉溪教育体育健康科技创新园成立。依托早年建设的玉溪体育场和玉溪体育馆,通过对旧体育场馆的管理改造和升级,玉溪市形成了体育产业集群,昔日的旧体育场馆焕发了青春。
在创新园内,除了公共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外,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健康管理、体育场馆租赁、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技能培训等服务为各个年龄段的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据介绍,云南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为重点,场地设施管理、体育教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等多业态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下一步,云南体育将在大抓产业发展方面夯实要素保障,力争2025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破1000亿元,体育企业数量破1万户。”张晓憬介绍。(人民日报) 【编辑:田博群】
- 下一篇:中国女足备战世界杯 国内男足梯队“陪练”
- 上一篇:“百合杯”乒乓球赛:打造精品赛事 构筑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