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开展“荆州好老师群星计划”系列活动

  叮咚信息网5月23日讯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荆州市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等,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自5月起,荆州市教育局开展“荆州好老师群星计划”系列活动,讲述一批“荆州好老师”的故事。

  付传菊:探索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子

  2022年春,石首市文华小学副校长付传菊来到湘鄂边界的团山寺镇一所偏远的村小——惠芳小学任校长。为了弥补乡村教育的短板,付传菊发挥石首教育诵读者的特长和湖北省书法协会会员身份的优势,亲任晨诵读、午练字的指导教师。每天早上,她引领全校师生在操场上迎着朝阳和着音乐,诵读经典美文,并将录音推送到各班级群让学生反复倾听;中午,把自己硬笔书法的小视频发送各班级群让孩子反复模仿。两年来,她发送了上千条录音与视频。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日俱增,在各级书法、朗诵竞赛以及征文活动中有十多位师生的作品获奖。

1684827632665135.png

石首市乡村支教校长付传菊

  为了给惠芳小学探索出一条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付传菊借助荆州市中小学教联体建设的契机,成为石首市文华小学教联体的成员校,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参加教联体的各类活动,搭建起与城区学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城乡互通的教育桥梁。

  城乡教育的差别关键在师资。付传菊把提升师资力量作为一种责任。作为荆州市小语会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多次获荆州语文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的她,亲自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让年轻教师在听评课活动中碰撞思想,滋生火花。她紧抓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升,每周两晚的教师业务培训从未间断。粉笔字每日一练,读书分享每月一期,她当场点评,鼓励青年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路径。在她的带领下,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两位教师在石首市青年教师“五项全能”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刷新了这所村小的历史。正如付传菊所言:“支教之路,就是将满腔热忱之心熔成萤火之光,照亮乡村教育的未来。”

  张华霞:为特殊儿童种下希望的种子

  2019年8月,张华霞从普通学校转岗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据张华霞说,当见到六年级班15个孩子时,还是傻眼了:年龄从6岁到20岁不等,有聋生、智力障碍,唐氏儿童、脑瘫、自闭、多动……虽然有着二十年教学经验,见惯了普通学校的孩子,初次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些不知所措。即便用一个月的时间,她就熟练地掌握了手语交流方法,但如何与唐氏、自闭症儿童相处,仍是摆在张华霞面前的难题。

1684827664979680.png

石首市特殊教育学校张华霞

  石首特校有100多个重度残疾孩子需要**康复。每周末的“送教**”,张华霞每次辗转两个乡镇,一个街区的大街小巷中,有的村子内道路错综复杂,头几次去常常迷路。为了熟悉路线,提高送教效率,在送教途中亲手用笔画出一条条去学生家的路线。除此之外,家长们的一次次拒绝也是“送教**”的“拦路虎”。她一遍遍做工作,和家长沟通。在一次次送教中,学生的语言训练、感知练习,康复技术指导,逐渐得到家长理解与支持。

  张华霞是一名专家型教师,平时有空就认真研读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等书籍,不断探索和学习特殊教育方法。她坚持学习手语、语言、肢体等康复技能,总是想用专业的知识引领学生成长。她每课堂都是这样激情饱满的与孩子们互动,采取各种创新的手段做好孩子的康复,挖掘孩子们的潜能。

  张华霞在工作中发现很多特殊儿童家长把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归因于孩子自身的残疾,缺乏特殊儿童康复知识,没有耐心与信心,放任不管,也不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她组织老师展开了一年的《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沟通》的县级课题研究,有效解决本校家校共育的问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理解、支持。

  张华霞先后主持了荆州市教科所“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多次主持县级、省级课题研究。她在近期主持的省级课题《“德育微课”在培智学生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做好调查研究,一次次给老师们培训德育微课校本教材编写,给老师们讲座微课制作技术。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积极构建适合本校智障学生的德育微课程,并将编写的《向爱而生》校本教材,德育短视频课程辐射到周边特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切实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张华霞组织开展校教研活动的同时,主动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在参加湖北好课堂的教学比赛中,反复试教,熬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多次与青年老师同课异构,示范引领,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课堂竞赛。近年来,她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等多次获奖或发表。多次评为石首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22年被评为“石首名师”。2023年3月张华霞荆州名师工作室获批。

  袁方敏:成为全班留守儿童的“妈妈”

  2004年的夏天,初入焦山河中学,面对掉灰的教室屋顶,简陋的煤渣地操场,下雨就水流成河的厕所小道,楼梯间八平米左右的收纳阁抬入学生的铁架床就是临时宿舍,怀揣炽热梦想的袁芳敏也曾犹豫。迎着那殷切期盼的目光,想想关爱自己的恩师,不由得让袁芳敏暗下决心,她要扎根在偏远的母校东升镇焦山河中学,用自己的知识和爱给孩子们点缀梦的色彩。二十年一晃而过,流逝的是时光,留下的是她坚守的足迹。

1684827694943820.png

石首市东升镇焦山河中学袁方敏

  教学中她一直勇挑重担,常年担任毕业年级英语把关教师,跨年级带班是常态。农村英语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口语,学生学英语全凭一本教科书,没有任何辅助资源,为了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她经常待学生和自己孩子睡着后,即使再疲惫也会反思白天上课学生的问题,多渠道学习,寻找解决的办法。利用课堂时间举办朗读比赛、策划课本小话剧,编排律动课桌舞,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大胆开口读,甚至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不吝自己掏腰包购买教具或是材料制作教具,在她的用心指导下,多人多次获全国口语一百口语竞赛一等奖,口语一点不比城里孩子差,英语课成了农村孩子们的最爱。2016年高龄生二胎的她为不耽误学生,隐忍身体不适,即使腿肿、一直犯恶心,都一直微笑面对学生,坚守到中考完。她的奉献孩子们看在眼里,毕业时抱着她哽咽地说“你就是我们最亲的袁妈妈”。

  在担任班主任的十几年里,她与学生亦师亦友,严慈相济,班级管理有条不紊,所带班级连续被评为市级优秀班级。与学生的相处中,因为严厉学生们怕她,因为责任心学生们更敬她。两个孩子妈妈的她,也是全班留守儿童的“袁妈妈”。(高睿)

  编辑:胡妍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