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校园考古工作站在广州黄埔中新广州知识城成立

  叮咚信息网讯 2月6日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在广州实验中学揭牌成立。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校园考古工作站。该工作站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与广州实验中学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将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积极展示传播黄埔丰富的考古成果,打造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黄埔样板”。

1675742777737.png

学生在现场体验文物拓印、文物修复。 张成/摄

  首创实体综合性区级文物保护平台

  据了解,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是全市第一个实体化运作,集考古资料研究、整理、修复、展示研学和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级文物保护研究平台。

  “成立该工作站,就是要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教育部门一起联动来做好考古成果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将其转化为社会公共资源、教育教学实践资源。”广州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表示。

  该工作站首创政、校、研三方合作,在国内考古文博界、教育界都是一次创新与探索,为双方利用文物资源深度开展教育教学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也为馆校合作工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黄埔区副区长何宇鸿表示,工作站的成立是市区联手、文教融合,在文化研究和展示领域的全新谋划,将有效实现考古“破圈”“突围”,以丰硕的考古成果启发、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讲好黄埔故事。

  “工作站与我们广州实验中学也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参与文物修复,文物鉴定。”据广州实验中学负责人刘金军介绍,学生在学校就参与文物修复,文物鉴定,甚至有机会参与真正的考古田野发掘,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

  黄埔文物保护传承工作出新出彩

  “黄埔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南海神庙、黄埔军校享誉海内外,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亮点纷呈。”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说。

  长期以来,黄埔区文物保护传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14年,全国首创“文化遗产监督保育工作站”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巡查监督管理;2020年,全国首创制定印发《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服务城市更新工作八条措施》《三旧改造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引》,提前主动介入指导、服务、监督旧改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文物管理;2022年,全省首创“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实现行政执法权和司法监督权有机融合。

  2022年以来,黄埔区全面梳理历史文化遗产家底,开展全区古屋、古道、古井等十类古遗存摸查和保护工作,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风貌,将现代生活与乡土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九佛街莲塘古村、南岗街融德里、文冲街幸福里等历史文化遗存展示区,入选《小康》杂志社评选的“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胡妍 许婉 孔海英)

编辑:张玉荣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