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热潮再升级 移动端技术之争步入白热化|折叠屏|智能手机|华为

智能手机如今“卷”到什么地步?发布会安排在同一天“正面硬刚”才是最终归宿。日前,苹果与华为的同期发布会“火星撞地球”刚结束,华为就宣布其最新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开始接受预订,并于20日正式发售。令许多预测者没有想到的是,这款售价19999元起步的手机在短短24小时内就吸引超过211万人预约,堪称一“机”难求。在智能手机竞争步入白热化的2024年,华为三折叠手机的强势登场,无疑给手机市场再添了一把火。但归根结底,或许核心技术才是移动端未来的最强竞争力。

用户需求助推手机市场持续火热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当今社会,谁不是人均一台智能手机,新产品真有那么大“蛋糕”能分?但数据不会撒谎。仅就前文所提及的折叠屏产品线而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累计达257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04.6%。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折叠屏手机市场的迅猛增长,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于创新技术产品的高度需求。而若以为如此热情仅仅存在于国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近期国际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各地区市场智能手机数据报告,其中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6%,为三年来最高的同比增长率。

论及在全球经济并未彻底复苏的当下,智能手机市场却反而热火朝天,这就要从用户侧需求说起了。毕竟智能手机可以说是有需求才有市场。除了目前大型软件、手机游戏的迭代引起芯片之争外,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用户的影像需求也在不断加码,这促使厂商对摄像模组不断升级,照片及视频的算法也越来越趋向专业。

当然,时下最新、最前沿的需求自然就是AI了。除去近期苹果宣布iPhone 16系列将搭载苹果自研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外,本年度此前大部分发售的智能手机早已在人工智能端侧“群雄混战”了许久,输在发令枪声下的苹果到底能不能凭实力反超一众安卓劲敌,还需要用时间证明。

众多厂商群雄逐鹿

方才讲完智能手机赛道的布局,但选手们穿的“鞋”各异,跑步“姿势”也不尽相同,毕竟能卖座的产品那就是成功的产品,因此各厂商看似打得火热,但实际精明得很,攻克手法各有千秋。

首先是最近引发热议的华为,可以说是“堆料狂魔”,在Mate XT带来颠覆性的三折叠技术之余,其他硬件配置可半点也没落下。据了解,该款手机搭载华为天工铰链系统,实现内外折合一;同时在精确度要求极高的情况下依旧给到了5600mAh容量大电池,也“安排”上了高端机标配的天通卫星通信功能。而在堆料的背后,华为仰仗的不仅是顶级移动端战略,还依托越来越多供应商的技术攻坚。

在知名硬件供应商京东方本月举办的2024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董事长陈炎顺就表示,京东方和华为在折叠屏领域有着十分深入的合作。“我们跟华为的产品的共同研发,是前无所有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华为即将推出来的产品,我看到也有一部分在宣传的逐步在预热,已经定下叫非凡大师……但我们和客户有明确的保密协议。”目前,单就折叠屏手机的研发工作而言,如京东方、维信诺等公司在柔性显示屏领域有所布局,而科森、凯盛等公司则在铰链技术上有所突破。未来不仅局限于华为,想必这些量变终将引发质变,在其他折叠屏产品上发挥更多力量。

与此同时,远在加州的库克又在操心什么呢?起码以最终产品来看,除去效果尚未可知的Apple Intelligence外,目前苹果主打的还是芯片与摄影这两套“组合技”。也难怪,对于2023年总出货量达2.346亿台,占据20.1%市场份额的苹果公司而言,“不做不错”才是其生存之道,只需在目前的产品基础上小幅更新即可。据目前情况看,在常规性地升级至A18芯片之外,本次iPhone 16系列的四款机型集体增加了“相机控制”按钮,例如单按是开启相机功能和拍摄,长按可进入视频录制,点触则有更多功能,真正做到把苹果引以为傲的视频能力推向极致。然而,iPhone 16毕竟也是承载了其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期望;短期来看,虽然这只是新一代iPhone,但在更长的时间周期下,很有可能是苹果AI手机战略的重要发起点。

而在巨头争斗下,其他厂商则深明赛道的重要性,不仅专注于产品本身,更是与各行业积极展开联动。以OPPO为例,本月5日,其宣布与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签署合作,涵盖多个项目,包括欧洲冠军联赛、欧洲超级杯等顶级足球赛事,以自身产品线结合热门体育产业。此外,更有厂商如小米尝试拓展至海外以保证拥有更大份额。本月6日,在中非企业家大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称将加大在非洲的投入。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非洲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1780万台,其中小米出货210万台,同比增长45%,可见其“开拓疆土”的雄心壮志。

聚焦用户体验 拥抱人工智能

智能手机这场“竞赛”何时是个头?想来是没有的。如今在用户、友商、供应商的持续压力下,各大品牌绞尽脑汁也得不断推陈出新,毕竟谁也不想步当年诺基亚的后尘,被“拍死在沙滩上”。然而,诸多挑战可谓是接踵而至,如何见招拆招也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自然是逐年升级的用户体验。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硬件性能,包括处理器、摄像头、屏幕、电池续航等,这些实际上都是用户体感最强烈的几个模块,因此前期的研发竞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苹果公司就在深圳福田建成Apple实验室,增强对iPhone、iPad等产品的测试和研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实验室甚至还紧邻生产和组装基地,工程师可以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及时对产品进行调整测试,毕竟智能手机研发领域可谓“时间就是金钱”。

其次是经久不息的价格战。除去打通电子元件的供应渠道,依托优惠政策及战略争取更优惠的供应价格和组装成本外,分析不同用户群体需求推出针对性产品也是“妙招”。毕竟在核心模块进行发力后,其他硬件可以相应弱化,以完成最终定价的“大跳水”。这方面的优秀案例有侧重游戏性能的IQOO、红魔手机,以及小米专为年轻拍摄爱好者群体推出的CIVI系列。当然,这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功能创新或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最后则是AI手机的“聪明”程度。除了各家关起门来自行开展大模型训练工作之外,联合产业强援共同探索也是主流途径。9月2日,智谱和荣耀在北京正式签署AI大模型技术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进一步探索基于用户场景的端侧AI智能体验,共同推动手机端大模型技术应用,并通过荣耀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智慧的 AI 服务。“与智谱的合作不仅是理念与能力上的互相吸引,也是两个团队追求的契合。双方持续深度合作将加速智能终端与人的交互变革与深度体验变革,是荣耀在平台级AI方向上持续领先的坚实基础。”对本次合作,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如此表示。毕竟移动端技术之争再激烈,手机也只是为人服务的工具。智能手机之道,想必最终还是“人”道。

来源:华为、苹果官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