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击地球 中国第一次全程跟踪观测|小行星|地球|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拍摄的2024RW1

这颗小行星最早是由美国卡特琳娜巡天计划(CSS)的1.5米望远镜于9月4日13时43分左右发现的,临时命名为CAQTDL2,并提交至国际小行星中心,最初测算其撞击地球的概率超过30%。

此后,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的多个天文台进行了跟踪观测。

4日16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使用海外站点的望远镜对其进行跟踪观测。

20时,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具备观测条件,近地天体望远镜立即启动跟踪,密切监测该小行星的运动轨迹,并于22时左右启动位于西藏阿里站的望远镜接力观测。

根据我国的观测,这颗小行星的最高亮度达到15等,直径约1.2米,绝对星等32.19等。

4日21时55分,国际小行星中心给这颗小行星赋予正式编号2024 RW1,并预测它将于5日0时39分撞击菲律宾北部。

最终,这颗小行星在预期的时间点,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在距离地面约25公里高度处解体爆炸,未对当地人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预报的撞击时间、位置均较为准确。

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案例

截至目前,人类成功预警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已经达到9次。

我国监测在这次事件中首次实现对预警小行星的接力追踪观测,也是小行星监测、防御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2018年2月,我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国际小行星预警(IAWN),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口径1.04米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是我国贡献共享数据的主干设备,一直在持续开展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工作,已发现41颗近地小行星。

2021年,我国部署了江苏区域火流星监测,开展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引发的火流星事件监测。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

责任编辑:上方文Q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