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满格信号连通甘南游牧区|甘南

沿大夏河畔逆流而上,一路向西南,广袤高原人烟稀疏、景色优美。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作为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线路,±800千伏青豫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433号—491号(甘南段)通信络建设,就位于该州的赞布宁游牧区。沿途几十公里无络信号覆盖,让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牧民远离通信络,成为历史上的“无户”,改变迫在眉睫。常人眼中的美景犹如一道道天然屏障,横亘在通信络建设者面前。

打破“络真空地带”

建设初期,青豫工程甘南段项目部为便于工作交流和应对紧急突发情况,只能通过卫星电话联络。中国铁塔甘南州分公司(以下简称“甘南铁塔”)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汇报给地方政府,作深作细需求侧管理,主动克服环境保护受限、建设环境恶劣、建设难度大、远离低压配电等诸多困难,结合甘南高海拔地区日照丰富的特点,投资百万余元,建设3座绿色零碳基站和10800Wp光伏发电设备,为输电大通道后期运营维护、信息化监控、互联巡检等工作提供坚强的信息化保障,实现了供电企业远程可视化在线监测和各类传感器提前预警、实时监测,让输电线路设备实现“开口说话”,全方位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的深度融合。

从施工难度上来看,赞布宁通信络覆盖工程平均海拔为3480米,最高塔海拔达4266米,是甘肃省境内海拔最高、交通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从经济效益上来看,更是“亏本”的买卖。然而,该项目的价值从一开始就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衡量。

赞布宁地区通信的覆盖为地方政府开展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使该地区彻底告别“牧民通信基本靠吼,政府工作联系基本靠走”的工作现状,带来的是行业降本、政府增效、企业受益、民生改善。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历史的沧桑巨变,总是在今昔对比中给人以强烈震撼。赞布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切江扎西深有感触地说:“赞布宁村以西的牧场常年没有手机信号,现在通了,电话也能打了,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牧民游牧搬迁和生活的情况,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实打实的帮助。”

把信息送进毡房

让“无户”触,实现了牧民多年来足不出户也能拨打电话的梦想。

在甘南,草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更为牧区经济提供了支柱。为了尽量减少对草场的破坏和影响,甘南铁塔尽可能地减少施工机械的使用,所有塔材和光伏设备都依靠人背肩扛来运送。

“之前没有,电话也打不通,我们骑摩托车去很高的山尖才能收到微弱的手机信号。现在有了,电话也能打通了,我们在帐篷里就能给在县城上学的孩子打电话,有急事也能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的包队干部。”牧民卓玛才旦高兴地说。

让智慧无处不在

通信塔华丽蝶变为数字塔,是一次智慧的升级。

近年来,借助铁塔智联这张“高瞻远瞩”的特色,甘南铁塔落实“战略强企·富民兴陇”一号工程,广泛服务全州20多个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累计建成交通管理、油气地震烈度监测、公安应急专、森林防火等监控点位110多个,为电力、环保、国土、林草、应急、水利等10余个政府单位提供端到端的数智化治理服务,为“数字中国”战略落地提供具有铁塔特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赞布宁游牧区周边优质的4G智联络,不但可以实现对野生牦牛、雪豹等野生动物的实时观测,让环保工作人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不至于“与世隔绝”,还为后续的环境保护、生态监测、科学考察以及保护区管理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能。

千斤重担不弯腰。假如绵绵黄河有记忆,当记得陇原铁塔人脚步的回响;假如雪域高原有记忆,当记得陇原铁塔人冻裂的双手、晒紫的面庞。甘南铁塔将一如既往在构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上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遥歌 于莉莉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