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她》:舒淇的突破性表演和女孩子的“老虎鞋”
一个雨夜,广东农妇凤娣和林申同一天分娩。 一个是因为婆婆不愿意去镇上的医院,另一个是因为台风封路,不得不在半废弃的诊所里生产。 两人历尽千辛万苦生下了一个新生儿,却发生了意外,孩子掉进了水里,只找到了一个……
《寻找她》剧照,郎月婷饰演林申,舒淇饰演陈风笛
6月14日,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寻找她》在上海电影城首映。 该片由陈时中自编自导,舒淇、白客领衔主演,张本禹领衔主演,朗月婷特邀出演。 讲述了舒淇饰演的陈凤蝶意外失去女儿后,面对家庭的质疑和世俗的偏见的故事。 她依然勇敢地追求自己,逐渐走出困境的故事。
首映礼结束后,主创们还与观众和媒体进行了见面,首次分享了这部发生在特定时代,但在今天仍有很大讨论意义的电影。
舒淇出席《寻找她》媒体见面会。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实习生毕萍萍 (02:34)
1994年新导演与舒淇的“拉锯战”
毫无疑问,舒淇是《寻找她》中最大的看点。 农村黑女人的朴素外表,种甘蔗干农活的快手,与人的激烈争吵,还有爆炸性的分娩场面,无论是“落地”还是舒淇,陈凤娣都不同于舒淇以往的妩媚或干练无论是外在的形象,还是承载的人物的历史和成长,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寻找她》剧照
陈时中虽然在写剧本时将舒淇的形象“投射”在脑海中,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开始舒淇表示自己“不感兴趣”。 “刚开始看剧本的时候,有点犹豫和犹豫,因为身体对紫外线过敏,而且这是农村题材,又要到甘蔗地里干活。” 这些让舒淇有些害怕。 同时,她也被感动了。 看过陈时中的短片,知道导演是1994年出生的,舒淇也会很好奇在1994年和导演合作会是什么感觉。神奇而年轻的乡村。”
当然,这并非一帆风顺。 舒淇表示,在饰演这个女性角色时,她结合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加入了导演的讨论。 电影有自己的节奏和层次,但导演思维跳动,希望能一步到位。“最激烈的时候,甚至”吵得我不想和他说话”。
舒淇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图
然而,这位年轻的导演却迟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后来接受采访时,陈世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当时的差距在舒淇老师眼里就是‘拉锯战’,她对我真的很好,她照顾年轻创作者的情绪和名誉,把我保护得很好,我很感谢她。” 陈时中也很尊重舒淇的意见,“我不太用这样的话,演员不是工具,和导演的关系不是画师和笔,而是一种舞伴,我们要不断动态调整达到协调的姿势,所以现场有分歧是好事。”
导演陈世忠
片中所有演员均以原声粤语演绎台词。 舒淇透露:“可能是我从台湾到香港的时候,粤语学得不是很好,还是有自己的口音。” 再靠近一点”,“他们说话都很跳动,很可爱,那种广东话,每个人都不一样,好容易让我进去。”
百客
不仅是舒淇,几位主演都不是广东人,而且台词各有“口音”,这也让演员的表演面临更大的挑战。 陈世忠导演说,作为广东人,从小看的粤语片都是港片。 “这些年,我看过西南话、东北话、上海话的电影,我也希望拍这样一部电影,是一部反映当地生活的粤语电影。语言是手段,演员的气质也是自己也会不一样。我也希望用语言来统一他们的表演。” 与此同时,陈时中也表示,“在我看来,用原声表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谈及金爵影后对这个突破性角色的期待,舒淇表示,“能入围很开心,其他都是加分项。”
《寻找她》剧照,舒淇饰演陈风笛,白客饰演甘耀祖
不煽动“反对”,而是试图理解女性
电影中,被物化、管束、作为生育工具的女性,在封建的广东农村承受着更多难以承受的痛苦。 计划生育时代,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让原本是至亲的人也成了酿造悲剧的刽子手。
现实主义题材,导演陈时中加入一贯的悬念,随着凤蝶寻子,她一层层剥离封建农村的传统伦理和偏见,最终的真相更让人窒息。
在陈时中看来,“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悬疑片,无论多么文艺,也总会有一个悬念贯穿其中。文本要有叙事力,才能让观众第一眼就觉得这是一部好看又有趣的电影,情节密度大的电影。”
而寻找“她”,不仅仅是寻找失踪的孩子,更是寻找乡村文化中一直缺失的女性身份认同。 出生在广东农村的陈世忠,家里虽然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却是难得的和睦、平等、有爱的家庭。 在成长过程中,他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在他的环境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确实,我开始写这个故事,我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一面。我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我生活环境中的其他人,我意识到情况是如此困难,”并且因为对此,陈时中决定用拍电影这个“性价比极低”的东西来呈现一个值得一看的世界。
陈风笛坚持要晚上打着手电筒去找女儿。
陈世忠提到,电影中有一个小女孩去买鞋的场景。 她想要看起来更活泼更有力量的虎头鞋,父亲和鞋店老板却非要给她买更“少女”一点的蝴蝶鞋。 这本身就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和纪律。 因为片长,陈时中一度想把那场戏去掉。 “后来,我听到很多女性的反馈,原来她们会被那一幕打动,希望能拿回儿时想要的鞋子。这会拓宽我的视野,让我重新思考很多曾经有过的事情。”被忽视了。”
在影片的高潮一幕中,女主人公不顾全村人的反对,象征性地挖开了庙池,这象征着村里伦理道德的权威。 在陈时中看来,“表面上看,这是风水观念,有悖于现代和当下。我想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伤疤,希望能把它拉开,打破它。”身上的枷锁。” 这位90后导演希望在影片中表达更明确的态度,“我不太喜欢宽容与和解,更不喜欢强求幸福。当一个女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她必须抗争到底。” “
不过,陈时中也表示,“我不想拍一部女性电影来煽动‘矛盾’,而是希望男性能够理解女性的困境,支持她们。我试图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女性,说出她们不敢说的话.做他们不敢做的事。
无论是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还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浪潮中,近年来女性的话语权都在增加。 对于媒体提出的“过分强调性别也是一种片面”的质疑,陈时中表示,“女性的声音特别珍贵,但还不够。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强调性别,性别就没有了。”再长一个品类,我们再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