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奖短片单元|打破框限,呈现生猛创作
6月14日下午,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单元举行入围剧组见面会。 各行各业的新锐导演试图用不拘一格、短小精悍的短片表达方式来展现和讨论各种社会现象和热点话题。 因此,短片单元一直是金爵奖观众关注的特色项目之一。 今年的金爵奖短片竞争也异常激烈。 真人短片、动画短片等共计19部影片入围,其中全球首映11部,国际首映6部,亚洲首映2部。 会上,主创们围绕各自的作品,分享了创作背后的奇思妙想和蓬勃的创意。
从真实体验中寻找创作灵感
会议现场
与故事片严谨的创作相比,短片表现出更为随意和自由的表达方式。 故事的灵感可能来自于生活用品,也可能是生活中一次不经意的体验和发现,又或者是翻山越岭后对生活的感悟。
《我明白了》讲述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六岁女孩慧慧,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中,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艰难。 导演钟鸿章表示,“知”是夏的象征,也代表着“知”。 “这个小女孩在这个夏天经历了成长,但我们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长大的,是怎么长大的,大概只有‘厦门’知道了。” 隐喻。
导演郑鸿勋
《乖乖女》以女儿的视角审视了一段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妈妈和外婆的“奇妙”关系。 导演曾华倩介绍,这完全是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人物原型是她的妈妈和外婆。 “他们性格迥异,却一起生活了50多年,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他们矛盾不断,还能住在一起?他们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吗?好像不是,他们之间更像是一种共生关系。” 于是,曾华倩决定拿起相机,记录下她眼中这对有趣的“母女”。
导演曾华倩
《春寒》围绕着一个看似意外的女性自杀展开。 人物的不可思议的动机和情节的走向使整部电影充满了怪异和荒诞的气氛。 导演张金铭表示,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都不是虚构的,“他们是真实的,普通大众看不到的边缘青年。” 他强调,为了找到故事的“源头”,他们做了很多采访调查,“我们看到了很多沙哑的父母,畸形的成长环境,以及这些年轻人不理解的价值观 。一开始你会觉得很荒谬,甚至可笑,但是当这一切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像这样的群体是需要被看到的,他们的声音是需要被听到的。”
张金明主任
《幕间》是一部反映日本和中国农民工现状的纪实作品。 这是导演张耀元在东京艺术大学留学期间的一项任务。 他透露,近年一直在拍摄有关在日外籍劳工的纪录片,《间歇》截取了部分人物和故事,试图让更多人关注日本的劳动就业制度。 他说短片里有很多空白。 至于最终的答案,他还是希望留给观众去寻找和判断。
导演张耀元
《打破温室》讲述了一对父女因遗传先后患上“渐冻症”的决定与选择。 导演Ona 之前是一名戏剧导演,影片也有很多戏剧化的处理,比如当女主角一步步走进父亲的房间时镜头的调度,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不安。 她说,虽然“逐渐冻伤”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女儿和父亲之间的情感表达,是基于她个人的真实经历。
乌娜·加尔戈西奥导演
《飞燕》的导演玛莉卡·穆罕默德詹来自哈萨克斯坦。 她希望借助“燕子”的候鸟属性,表达对“城里人想出去,城外人想进来”现象的思考。 她说,近年来,很多哈萨克斯坦年轻人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很多欧洲人却被哈萨克斯坦美丽的大草原所吸引。 影片从这个角度诠释了导演的观察。
玛丽卡穆罕默德
《梦见美丽海洋的鱼,被困在浴缸里的鱼》的故事源于导演安东尼·卡泽特的一次偶然经历。 十年前,他在制定旅行计划时,在谷歌地图上随便点了一个坐标,发现那里有一片海。 进入这个与海洋有关的爱情故事。
安东尼·卡泽特导演
打破传统限制,放飞想象
会议现场
除了从自身经历中寻找灵感,敢于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也成为短片导演常用的“秘籍”。 作为第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文琪在谈到《她问》的创作过程时说,“我每天都活在矛盾中”。 第一次拿起导光管,她发现导演和演员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 这一次,她搭档好友郑子怡,学会了如何用整体的眼光看待一件作品。 暂时不拘泥于某个场景。
导演郑子怡
文琦主任
不同于《落春》的现实荒诞,《太阳的恩赐》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完成了一个从强盗到英雄的人物转变。 姜晓彤导演认为,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相信美和理想的力量。 影片中的“乌托邦”虽然是虚构的,但“只要你内心相信它的存在,你就会在心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
姜晓彤导演
短片《无线》的导演何塞·普达德斯·马丁内斯和他的另外两位艺术家伙伴试图通过将木偶和现场表演相结合来展现他们独特的创造力。 他说,他们一直想拍一部木偶文化题材的作品,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式。 有一天,他们突然看到了一个木偶师的故事,瞬间让他们找到了电影的“灵魂人物”。
何塞·普达德斯·马丁内斯 导演
《家园》在画面的呈现上别具一格,正方形的构图让画面中的人物和景物显得十分局促。 导演安德烈·克列切托夫解释说,这部作品最突出的是“小”这个词,小城市、小房子和小人。 ’”安德烈表示,影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手法,他也希望观众能发现这些巧思。
安德烈·克列切托夫导演
《兽皮》也是一部隐喻性很强的作品。 主人公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但她每天要面对抑郁的母亲和酗酒易怒的父亲,这一切都让她想要逃离家庭。 导演莉亚·约翰斯顿解释说,这里的“兽皮”是对男性控制欲的隐喻,但她在影片中还是尽量保持“克制”,“虽然这部作品有些讽刺意味,但我还是希望它看起来更现实。”
利亚·约翰斯顿 导演
《我来自海洋》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浪漫的冒险,讲述了三个孩子在陌生城市逃学的奇妙经历。 Firuz Sehar导演首先“撇开”这部作品和她自己的关系,“我上学的时候很认真,从来没有逃过课。” 随后她指出,故事中的孩子们面临的种种问题,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只是她只是以浪漫冒险的方式呈现出来。
导演 Firuz Sehar
用极简主义的方式表现幻想世界
会议现场
如果说真人短片让观众在现实世界中遇见了不同的人物和故事,那么动画短片则为观众营造了另一个多彩的二次元宇宙。 《最后的语言》以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城市寻找会说同一种语言的人的故事,表达创作者对语言消失的担忧,呼吁人们拯救和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影片的音响导演马特·玛丽·斯尼曼表示,语言给了她很多想象空间,“这几天一直在上海街头听你的语言,特别喜欢上海话,感觉很美作为音乐。” ,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音响总监马特·玛丽·斯尼曼
《偷来的旋律》也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 该动画展示了所有已知的“窃取”旋律的方法。 导演格奥尔基·博古斯拉夫斯基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一起享受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少。 那些本该出现在生活中的美妙旋律,似乎都被“偷走了”,“这部动画正是对这种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乔治·博古斯拉夫斯基 导演
《过客》讲述了一个男人乘火车从偏远的乡村来到繁华的都市,与沿途的乘客们建立了短暂的关系。 面对他们所代表的社会规范,他进行了深刻反思,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与他们融为一体。 导演胡安·帕布罗·萨拉梅利亚认为,只有在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人们才能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因为他可以不顾虑任何社交关系,并在其中发挥。 角色,所以“乘客”是人最自然的属性。
胡安·巴勃罗·萨拉梅利亚 导演
《蜜蜂与苍蝇》的导演苏夏是上海电影节的常客,曾凭借《金食人》入围金爵奖短片单元。 这部《蜜蜂与苍蝇》是他的《人性四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讽刺人类贪婪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怪癖。 苏夏坚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技法创作动画,如水墨画、皮影戏等。 而这一次,他借用了青花瓷的蓝色和国画的朱砂,以线装书的形式呈现,给人浓浓的中国韵味。
导演苏夏
《追鸟记》描绘了一群来自平行宇宙的人,通过一系列事件,不同的世界逐渐融合在一起的奇异景象。 导演Oona 表示,这是一部颠覆认知的作品,“我们需要时刻突破自己空间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平衡动画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部分。东西。”
乌娜·洛伦森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