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再度开启扫货模式:净买入105亿,续创4个月新高
北向资金再次开启扫荡模式,两天买入近200亿元。
6月16日,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05.46亿元,继续创下2月9日以来的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2.21亿元,深股通净买入为63.25亿元。 日前,北向资金净流入92.01亿元,两日累计净买入近200亿元。
沪深股通前十大成交个股中,三一重工()、宁德时代()、五粮液()位列净买入前三名,净买入8.79亿元、7.85亿元、和7.13亿元。 元。
净销售额前三名分别为隆基绿能()、浪潮信息()、科大讯飞(),净销售额分别为3.07亿元、2.57亿元、2.45亿元。
本周,北向资金净买入总额为143.91亿元,连续第三周净买入,单周净买入量创近13周新高。 其中,深股通净买入147.70亿元,沪股通净卖出3.78亿元。 截至6月16日,6月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228.53亿元,有望扭转5月的净流出态势。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表了最新观点,对人民币资产充满信心。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颖日前表示,中国股市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在全球新兴市场配置中,建议超配中国资产。
王颖表示,估值是影响全球投资者资金配置判断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股市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9倍多,处于近六七年来的极低水平。 同时,MSCI 中国指数的估值较 MSCI 新兴市场指数折让 20%。 “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中国股市目前对全球投资者都具有吸引力。” 王颖说道。
景顺亚太(不包括日本)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也认为,负面情绪可能已经在中国股市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处于历史估值区间的低端。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和消费的反弹仍有优势,尤其是如果政策制定者可能推出更多促增长措施的话。 进一步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可能会促进基础设施投资,从而推动就业增长。 今年晚些时候,预计消费复苏将从受疫情重创的服务业逐步扩大到大众消费市场,家庭和市场情绪有望在夏季得到改善。” 赵耀庭指出。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也表示,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最新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释放预期; 经济活动有望逐步好转; 估值吸引,盈利预测有望上调。 这些因素仍然有利于中国股市。
“本月交易波动较大,但中国股市仍是我们首选的股票市场。” 施罗德基金拟任投资经理周云表示,由于市场估值和经济活动有所改善,高频数据和PMI调查的早期迹象表明服务业活动有所回升,国内经济复苏或将维持温和的内生复苏趋势,而包括通胀在内的滞后指标也可能需要时间回暖。
对于看好的板块,瑞银认为投资者可以考虑采用“哑铃”策略,看好受益于复苏和消费的个股(包括消费品和互联网),材料和工业股有望受益于今年的强大的基础设施投资。
摩根士丹利表示,依然看好消费品类,尤其是服务消费的拉动力更强。 同时,该机构建议选择性配置部分原材料行业、工业行业和科技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