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简析金爵奖主竞赛单元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30周年。 作为看点之一,参与金爵奖的影片精彩纷呈,精彩纷呈。 在电影节这个重要的年份,为影迷带来一场精心打造的光影盛宴,体现“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 节日定位。 其中,主竞赛单元的12部入围影片堪称“负责关注”,彰显了历届金爵奖一贯坚持的“各有美,美共享”的选片原则。
很有意思的是,今年参加主竞赛的电影人中有老朋友,比如曾多次参加上海电影节并获得最佳导演等奖项的《你好,妈妈》导演山田洋司,以及“你好,妈妈”。 《约瑟夫之子》的导演豪巴姆·帕班·库马尔和《尼娜》的主演尤利娅·贝雷希尔德等首次参加上海电影节并首次来到上海的新朋友。 在媒体采访和报道中,多位国际影人坦言被上海电影观众的热情和素养所感染,表达了对上海电影节的热爱。 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像《生命第一天》的导演保罗热那亚一样,来了之后也会对上影节情有独钟,成为愿意再来的好朋友。
6月16日,山田洋司导演出席《你好,妈妈》媒体见面会。
今年参演导演的年龄差距也可能成为历史上最大的。 再次邀请山田洋司导演。 《你好,妈妈》是他的第九十部电影。 91岁的导演在电影见面会上神采奕奕,回答问题谦虚睿智。 华语电影《寻找她》的导演陈世忠,1994年出生,与上海有着深厚的渊源,曾就读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他的第一部长片入围金爵奖,成为他事业上的一大鼓舞。 新老电影人同台竞技。 相比之下,年轻人天生缺乏技巧和经验,但他们稚嫩中的创新和坚持也令人动容。
以上借用参赛嘉宾从横轴(嘉宾多)和纵轴(跨度大)聚焦主竞赛单元。 下面试图简单勾勒一下影片的内容和风格。
在世界恢复正常秩序后,重温伤痛、抚慰心灵的“救赎”、“治愈”影片依然是当下影视创作的首选。 在十二部参赛影片中,有一半是基于这个主题。 日本电影《658公里,阳子的旅程》以阳子这个远离家人独自生活的单身女性为例。 原因。 扬子在现实、幻想和记忆中不断切换,最终与父亲、自己和过去达成和解。 英国电影《火种》聚焦于为年轻人去世前一个月的告别仪式做准备。 探讨“爱、家人、朋友、家、地方”等关键词对人生的深刻影响,追问什么是终极意义上的永恒。 与何勇。
《658公里,洋子的旅程》《》
意大利电影《生命的第一天》采用支离破碎的结构,讲述了自杀后的灵魂如何以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的痛苦,最终获得生命意义上的极致治愈。 中国电影《不虚此行》的主人公以写悼词为生。 在多次面对死亡后,他敞开心扉,接受那不堪一击的打击之轻。 为了寻找女儿的下落,中国电影《寻找她》的女主人公一次次顽强地挑战权力、传统和偏见,逐渐唤醒压抑的自我。 比利时电影《钢琴之声》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钢琴家在准备参加世界级音乐比赛的同时,不断诉说自己童年的创伤,并被音乐和人性的善意所治愈。
《生命的第一天》、《不虚此行》、《寻找她》、《钢琴之声》
其余六部电影中,印度电影《约瑟夫之子》、伊朗电影《愤怒的电影人》、俄格合拍片《妮娜》堪称相得益彰的一组。 前两个是来自普通人的宏大题材,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和主题诉求。 他们从历史、文化、现状等不同层面探讨印度族群冲突、伊朗死刑、女性地位、导演创作生态等问题。 后半部分针对具体问题,目光更加聚焦,深入女性内心,将人物复杂多变、敏感脆弱的情感世界以非常丰富细腻的方式呈现出来。 增加了故事的深度。
《约瑟夫的儿子》、《愤怒的电影制片人》、《尼娜》
西班牙电影《遗迹之声》与中国电影《第八个嫌疑人》构成了另一套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对比关系。 前者用纪录片式的黑白画面讲述西班牙北部的民歌和民间传说。 500多年来由当地妇女口耳相传,如今却濒临失传,为时代留下一曲挽歌。 后者改编自真实案件,讲述了一段时隔21年的追凶之旅。 整部影片既有犯罪类型片的悬疑、犯罪元素,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感,极具观赏性。
《废墟之声》《第八嫌疑人》
《你好,妈妈》在今年的金爵奖上值得特别关注。 不出所料,影片依然保留着山田洋司鲜明的影像特征,明亮的色调明亮到几乎看不到室内场景的阴影,具有鲜明的上世纪影楼摄影风格。 在他的镜头下,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了明显而不可避免的烦恼,但也温暖而深情,笑料不断。 这种淡化甚至回避真实苦难的影片看似老套,但与许多好莱坞商业片夸张虚假的爆米花白日梦相比,山田洋司的人性温暖与慰藉更为真挚。 他不断提醒人们珍惜可能被忽略的幸福,告诉观众生活就像一颗橄榄,味道百变,苦涩终究会来。 这就是山田耀司拍了几十部电影的电影信仰,那么老套又算得了什么,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这样的老套其实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 他还在拍戏,我们还能在银幕上看到,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你好,妈妈》海报
《你好,妈妈》剧照
上述十二部电影中有许多是世界首映或亚洲首映。 已有30年历史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正以“国际性、专业性、权威性”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号召力。 不过,与世界其他顶级电影节相比,主竞赛单元所展现的电影节整体定位似乎还不够清晰。 例如,好莱坞的奥斯卡对于入选商业片的艺术品质、类型拓展、内容主题都有明确的标准,获奖影片往往成为随后几年电影创作的标杆。 威尼斯电影节以艺术实验和题材先锋为主,戛纳电影节以风险投资为主,柏林电影节以包容和对话取胜。 前路漫漫,前程似锦。 预祝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下一个十年再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