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入戏三分钟追完,如何看待追剧短视频?

首页 > 社会新闻 > 内容

一分钟入戏三分钟追完,如何看待追剧短视频?

一分钟入戏三分钟追完,如何看待追剧短视频?(图1)

“追剧短视频”是指短视频平台上的营销素材、花絮、花絮、剧集二次创作,包括解说、混编、盘点等。追剧短视频是当代人重要的娱乐方式放学后的大学生。 他们对这种新兴的网络文艺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和访谈,下面是六位大学生的具体感受。

顺应碎片化传播,拓宽观剧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2019级本科生:看剧不多,一个月一部,但每天大概看两三部短视频,但基本都是被动看,大部分都是剧情就职。 只有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电视剧,才会主动去各个平台搜索与这部电视剧相关的“二次创作”内容。

追剧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追剧的习惯。 以前追某部剧是因为视频平台推荐或者身边朋友讨论,现在如果对某部剧感兴趣,我会先在网上看相关的短视频来了解这部剧提前。 我对这个系列的整体理解会受到这些短视频的影响。 如果系列短视频中呈现的系列内容不符合我的预期,我就会对该系列失去兴趣。 另外,追剧短视频拓宽了我的看剧领域。 在传统的长视频平台上,我一般都是按照平台给的分类寻找新的剧集,但是追剧短视频会给我推送一些我没接触过的。 内容类型。

对我来说,追剧短视频有娱乐价值; 对于戏剧制作人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 ,是剧集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总的来说,我对追剧短视频持积极态度。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院2019级本科生:看剧比较频繁,一周一部。 我主要是看两三分钟的剧情梗概类型的短视频,尤其是恐怖悬疑题材的,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快速掌握剧集内容。 有了解说的“陪伴”,我也能接受很多恐怖片段。 事实上,追剧短视频的兴起,是因为它顺应了碎片化时代,便捷、时效性强,迎合了用户的观看需求。

虽然追剧短视频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并没有对我的追剧习惯造成太大的影响,只是丰富了我的娱乐观剧方式。 我还是会选择在视频平台看一集完整的。 因为追剧短视频会限制人的思维能力,我不喜欢被他们影响。

我觉得追剧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 在激发创作者积极性、扩大影视作品传播范围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影视作品流量分流,引发版权纠纷。

一分钟入戏三分钟追完,如何看待追剧短视频?(图2)

赋予原作全新的解读视角

深圳大学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班级:“仔细看,眼前这个女人是小梅,她接到瑜伽馆的电话,刚刚去世的闺蜜把会员转给了她。 ..” 当下,以类似开头的追剧短视频层出不穷,堪称“复制粘贴”。 但除了简单粗暴的剧情梗概、公式化模板化的解说,还有不少突出原创的追剧短视频。 有的把评论写成优美的诗篇,有的把台词编成朗朗上口的说唱,有的用京剧腔调,有的以深度思考和独特观点提炼情节,赋予了对原作全新的解读角度.

某制作人的《甄嬛传》解说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甄嬛传》看过很多遍,但还是从他的视频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在某段视频中,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医温世初的徒弟魏琳身上。 作为配角,魏琳在普通观众眼中“存在感”很弱,但视频制作人却发现了小角色的闪光点。 仔细分析之后,他认为魏霖比温实初更会察言观色,所以有能力在剧情后期顶替主子,成为甄嬛的心腹。 这种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原本缺失的人物弧线更加完整。

像这样的追剧短视频,往往能“见人未见,思人未曾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物的固有偏见。 它们看点十足,精彩纷呈,不仅很“下饭”,有时甚至让你不想吃喝,只想一饱口福。

谨防被“算法”牵着走

香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研究生:每次看视频都会看到追剧短视频。 只要点开与该剧相关的词条,其相关短视频就会被频繁推送。 其实我是被算法“圈”了进去。我很难判断自己是主动看短视频还是被动看短视频,因为打开词条是主动的,看短视频是被动的推了,但是完整看完这个短视频后,我好像变得主动了。

看剧短视频,拓宽了我的看剧选择,接触了更多的作品,却始终无法将剧完全展现出来。 其实不难发现,大部分短视频创作者都在反复剪辑系列中的高光时刻。 总的来说,都是过于精简,让我觉得体验不足。

不想遇到两种追剧短视频:一种是剧透很多,剧没有完整更新,另一种是视频质量极差,影响观感。 尤其是第二种,都有相似的特点,文案差,AI音效,配乐土,没品位,没价值。

一分钟入戏三分钟追完,如何看待追剧短视频?(图3)

短视频平台流行后,很多电影制片厂都会用短视频进行宣传,但他们选择的宣传重点可能会限制受众。 比如有些电影宣传的时候,有“情侣一定要一起看”之类的标语,让我对这部电影印象不好。 追剧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是对传统影视剧的分流。 身边很多人都觉得通过短视频已经大致掌握了剧集内容,没必要花时间看完整集。

无可替代的完整观看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我看剧的流程很固定:视频平台给我推荐各种新剧的混剪视频。 如果我觉得一个混剪视频不错,我就开始看剧了,如果还是看不够,可以去平台继续看相关的混剪短视频。 简单来说,就是看了混剪短视频才开始追剧。

我自己也尝试过做一些“二次创作”的短视频,所以特别能体会到优秀短视频作品的特点。 最重要的是主创的导演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故事讲清楚、完整,从主要情节到情感变化,力求让观众沉浸其中。 当然,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也能抓住观众的眼球,比如选择与剧情和节奏完美契合的背景音乐,左右声道的设置来体现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我觉得看追剧短视频不能叫“追剧”,因为追剧其实是一个过程,比如准时蹲在屏幕前,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剧集,拥有个性化的体验。 这个过程带来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体验,与短视频剧截然不同。 而追剧短视频也不难发现,都是类似的,都是那几部剧的重头戏。 有限的创作素材限制了这些短视频的生命周期,其用户粘性不如传统剧。 自然是无法替代的。 传统戏剧。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看短视频看剧还能叫“追剧”吗? 我不这么认为。 就像把一件衣服上的每一块布料都拆开裁剪,重新缝制出来的衣服和原来的衣服明显不一样。 碎片化的追剧短视频也是如此。 有的剧作风细腻,细节丰富表达温情,但很多追剧短视频停留在概括剧情的层面,过分关注剧情反转,忽略关键细节。 一些二次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严肃的价值观 。 比如一些短视频,通过突出反派角色的戏剧化表情,达到搞笑搞笑的效果,却让观众在笑声中忘记了他们的恶毒欺凌。 行为。 还有一些创作者在解说视频中“夹带私货”,以主观观点歪曲原作,误导观众,甚至为了流量吸引眼球、煽动情绪,带来了不良影响。

传统的追剧方式无法替代。 然而,荧幕上拖沓的电视剧和现实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追剧短视频的出现和流行成为必然。 我们需要高密度的信息容量,需要将一百分钟的“素材”浓缩成一分钟的“精华”。 但当你遇到一部合你口味的好剧时,不妨尽情享受,仔细观察镜头的转换、布景细节的细腻、演员口音的变化……慢下来,你会得到更多的休息,更丰富的滋养,更深刻的悟性。

(李易展、顾士兰编)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